TIME:2018-06-28
深秋的清晨,天空朗净,丝丝寒意随风迎面。在教育部的会议室里,韦钰身着白色毛衣,外搭浅驼色的外套,手里提了一个半旧的布料袋子,里面放着电脑和资料,简单朴素,精神矍铄,满脸慈祥的笑容,很容易让人走近。在接下来的采访里,这位和谐可亲老人的果敢和刚毅,以及她对教育的理性思考,让人感受到站在高处的科学家,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广阔视域以及对遵循规律的严谨态度。
教育实证研究的基础是对脑的研究
医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给教育带来的思考
在采访过程中,韦钰没有过多的寒暄,开篇直抒观点:“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实证性教育研究方法的确立。”她以医学和教育两个领域的比较为例,指出教育应进入实证性研究的新阶段。她表示,人类文明以来,从事医疗的医生和从事教育的教师一样,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智慧和经验,但这些仅是来自个人的智慧,而不是基于现代实证科学的研究。
“教育学相对于医学来说,由于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坐落在脑中的、发展变化着的心智,因而更为复杂。”韦钰冷静的阐述道,从医学现代化进程中可以明晰,个案创造的实际经验很难发展成系统的、可靠的科学概念,没有统一的科学概念和知识体系,知识就很难积累和继承,也无法通过现代的学校系统予以传播。要通过对教育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归纳出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倡导进行基于实证的教育研究,多年来韦钰初心不变,痴心难改。
要积极推动以脑科学为基础的实证教育研究
输入标题
韦钰把教育学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哲学的交叉;第二阶段是与心理科学的交叉;第三阶段是与认知科学的交叉;第四阶段是与神经科学的交叉。韦钰表示,教育与这四个学科的交叉先后出现,相互渗透,是一个连续和重心逐步转移的发展过程。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过,一直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是近年来,这个进程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快,成为从事教育研究的人们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尤其近些年神经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直观认识到脑科学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脑内不同的功能网络对应了人类不同的行为。教育学
神经教育学是融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为一体的新兴交叉性前沿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比国外发达国家迟很多,应用进程也较为滞后。韦钰是国内最早倡导推进神经教育学研究的科学家,并带领团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她是推动中国神经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韦钰表示,“神经教育学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接近人脑的发展规律,在实证基础上来研究人的发展,从而研究教育规律。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实质上就是在建构人的脑。对教育者而言,正确地认识脑发展的规律,才能知道如何正确地‘因脑施教’足。
脑科学的科普是当务之急
让更多的科学家加入到科普行列
韦钰一直呼吁要在教育领域科普脑科学,脑科学的科普要抵达每个教师与家长,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采访中,韦钰强调,她就是在以一个普通高校教师的身份做脑科普。一提到脑科学的各类知识,韦钰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脑的建构是基因和后天经历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有些区域突触的优化就主要取决于幼儿早期的经验;成人的大脑突触要少于儿童,减少的过程也是塑造脑的过程等。“实际上,儿童早期教育的加强就是脑神经学家喊出来的。”
脑科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成果转换太需要普及!”
她专门强调,很有必要纠正目前社会上关于脑发育的偏见和被过度消费歪曲的内容。社会上流传的很多说法是对脑科学的误解,比如:幼儿记忆力最佳,越早背书记得越清楚; 要求幼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要样样学、样样精等等。“这些论调在社会上泛滥,我们的科普多紧迫啊”。更有甚者,“现在已经有很多科学仪器进了课堂,监控孩子大脑的动态数据,甚至利用相关数据与公司合作。在没有科学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去影响孩子的脑,这样做是很糟糕的。”在教育伦理方面,韦钰强调要保护好孩子的隐私。
要对家长进行脑科学的科普
神经科学进一步揭示了儿童早期发展的特点,就是需要家长及时地反应和带有情感地针对性互动。韦钰强调,教育者要特别关注早期经验对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在营养不良和安全侵害之外,忽视和冷漠的生长环境,也会对幼儿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童年的情绪性创伤,不仅会影响其本人一生发展的轨迹,而且会通过行为和“生物嵌入效应”发生代际传递,将不利影响遗传给他们的后代,甚至是好几代。
有数据表明,中国有4000多万留守儿童,他们在青少年期乃至成人阶段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正常家庭抚养长大的同龄人。现在大家通常关心的只是幼儿成长所需要的物质保障,却不知道婴儿一出生就进入了脑建构、感知和情感建构的关键期,绝不只需要物质上的保障和支持,更需要享受快乐、爱抚,建立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和进行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支持脑的发育,为其一生的精神健康打下基础。“儿童早期发展,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重要得多,要对家长科普脑科学,因为家庭的教养环境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学校’,家庭的影响和责任是不可替代的。”韦钰坦言。
人工智能时代的儿童发展
培养儿童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神经信息工程前沿的专家,韦钰深刻地感受到,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信息迭代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2017年9月19日,韦钰在浙江大学召开的“双清会议”上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脑与心智关系的两元论被摈弃。人们可以基于行为科学和神经科学来进行有关人智能发展的实证性研究。它可以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研究,为神经教育学提供科学基础。
现在小学的孩子,他们未来60%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她说道。这就决定了我们已经无法单纯沿袭旧有的分科教学模式,而要着重培养孩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依然按原有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知识教学,不鼓励孩子去探索、去体验,去自信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原因很明显,AI和机器人依据海量的知识储存和快速的算法,将会取代人类的许多工作,只有人类经由实践升华而得来的智慧与创新,才是不可被替代的。故而韦钰很早就开始进行儿童探究式教育研究。
一定要教给学生有结构的知识和建构的能力,这才是STEAM教育的核心。
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人忘记一切所学之后剩下的东西。知识、理论可能会忘记,但浸入心脑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却能长久留存。
培养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和决策能力
韦钰一直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儿童的决策能力和社会情绪能力。她认为,“在人的智能中,最重要的是决策智能,教育在培养人的能力上,主要应围绕培养知情的决策者这个目标,特别是建立在科学概念和模型上的直觉决策能力。” 同时,她提出科学教育在培养决策能力上有特殊的功能,因为科学注重实证。
资料显示,从智力发展的程度来说,青少年接受刺激以后兴奋的程度和成人已经非常接近,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们对情绪的自控能力、执行功能还没有发展成熟,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平衡,于是很多行为控制不住,对自身与社会都会产生很大困扰,这是人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青少年时期既是树立理想、迸发激情与力量的时期,也是开始独立步入社会、需要认识和控制自我,与他人和社会协调共处的关键时期。正因为此阶段的孩子脑发育并未完全成熟,缺乏自控力,而且还是精神疾病和反社会行为易发的阶段,就更需要家长、学校的理解,需要在成人的引导和防护下把他们推向社会。韦钰以培养自己孙子为案例对我们说:“青少年在家庭的引导下走向社会非常必要,‘放’‘管’结合,界线要把控好,切勿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要让他们懂得自己为自己做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每次提到在大洋彼岸读书的孙子,韦钰的脸上满是慈爱,让人很难想象前一分钟还站在科学前沿,果敢谈论神经教育学的科学家,忽然间宛如邻家的奶奶。
本文发表在《教育家》杂志2017.10-4上,如有侵权,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脑训练的原理
大脑的不同脑波对应不同的意识状态,不同的工作也需要不同意识状态下的脑波运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但很多大脑问题即“不该出现的脑波出现了”和“需要出现的脑波消失了”,这个问题在学生时代尤甚,也尤为重要。因此,脑训练通过调整脑波频率所在的范围,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保持觉醒状态脑波,在休息时保持静息状态脑波。
脑力训练可以改变的问题
天佑智博脑力训练
目前唯一一家引进德国脑动力优化技术的教育机构
国外脑专家:为6-18岁青少年量身定制方案,提升脑能力。
走神、马虎、记忆力低下、偏科、学习能力弱、成绩低,脾气大,性格暴躁、睡眠质量差,包括特殊孩子—自闭症等通过脑波训练都不是问题。
EEG脑反馈训练解决学生什么问题?
1、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差(脑能量不足,SMR值低)
2、多动浮躁,小动作多。(脑波乱,粉波多)
3、丢三落四、马虎丢分(左右脑不平衡,三项数据不平衡
4、阅读、表达能力弱,内向,社交能力低(SMR值低)
5、做事磨蹭,写作业拖拉,学习不主动,没有目标性(贝塔值低)
6、懒、心态过好,考不好无所谓(阿尔法值过高)
德国脑科技注意力脑波反馈训练,高效提高学习状态、学习成绩。
检测地址:
市南区福州南路泛海名人广场2号楼,董老师 15805321066(微信同号)。
检测注意事项:
1、检测前不吃甜食
2、不能空腹,
3、饭后的话需要2个小时后;
4、不能吃药和生病;
5、睡觉后三个小时后才能检测。脑原始状态的数据和脑图及其重要,对后期训练出方案起决定作用。